精選文章

資訊分享 安裝行車紀錄器的5大好處

  如果汽車加裝了一個配件,可以防糾紛、自保、防詐騙、防無聊或幫助他人,您會感興趣嗎?而且價格還不貴,您不會想擁有嗎?到底什麼東西這麼神奇?答案是【行車紀錄器】。行車紀錄器目前非汽車的標準配備,由於其用途明確,C/P值高,已成為車主購車時首要添購的配件之一,因此,WeWanted特以此文來介紹行車紀錄器的作用。希望更多車主能加購、安裝一臺行車紀錄器在愛車上,保護自己也能協助他人。先來看以下一則新聞: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_XKJBr3JrHA) 這則新聞是很典型的行車紀錄器派上用場的時機,目擊車輛完整錄下當時情況,證明機車騎士遵守規定紅燈後起步,錯在汽車駕駛既超速又貪快闖紅燈,以致於車禍發生,更可悲的是汽車駕駛肇事後辯稱並未闖紅燈,試圖規避刑責,幸好有行車紀錄器留下證據,除能依此將肇事駕駛給予懲處外,也能還給受害騎士一個公道。   什麼是行車紀錄器? 行車紀錄器一開始是安裝於卡車、大貨車等大行車輛,一開始也並非是紀錄影像,而是紀錄下行車狀態,例:煞車、油門、引擎等資訊,類似飛機的黑盒子,需油專業技師透過電腦取出查詢。    時至今日行車紀錄器多半指車輛行進間對周邊道路狀況錄製影像並儲存影樣檔案器材,因駕駛人開車時並無暇注意其他用路細節,此時行車紀錄器即扮演輔助紀錄之功能,提供駕駛行進間所有畫面,協助判斷責任歸屬。簡單的來說就是一個能持續錄影的攝影機。   為何要裝行車紀錄器? 開頭提到行車紀錄器能夠防糾紛、防詐騙與防無聊,其實最主要的功能是還原現場真相、減少車禍糾紛,網路名言「有圖有真相」,行車紀錄器能提供的不只是圖片,而是動態的影片,這對於真相的還原有更大的幫助,我們認為從還原真相這個出發點,行車紀錄器有以下5大好處,並請配合影片服用:   好處1:車禍舉證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_fkiM8zpeU) 車禍舉證算是行車紀錄器主要功能,發生碰撞時,常常後方車輛會獲判較重的罪責,或被冠上一條「應注意而未注意」的罪名,但有時並非後車的錯,而是前車急煞、未打方向燈右轉、並排臨停等原因,而後車依限速行駛、筆直於車道內行駛,明明遵守交通規則,卻惹來麻煩,實在很倒楣,若有行車紀錄器證明開車時並未蛇行、違規超車等行為,且部分機種還能透過GPS紀錄當下時速,證明駕駛行為並未超速,對簿公堂時更能站得住腳,自己的公道自己爭取。   好處2:檢舉危險駕駛與提供證據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08dOcT8ls) 有時並未發生碰撞,而是拍攝到前方車輛違規行駛,任意變換車道(蛇行)、超速、貨車超載...等,皆能檢舉違規車輛;或同文首分享的新聞畫面,便是由目擊車輛的行車紀錄器提供的畫面,能提供影片給被害者作為證據,協助警方調查車禍案件。   好處3:避免假車禍糾紛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d1RwSP6mbA) 近來詐騙集團猖獗,因此假車禍的案例層出不窮,未裝行車紀錄器的車輛常會吃上悶虧,要嘛賠錢了事,要嘛走法律程序,不是浪費錢就是浪費時間,這時如有行車紀錄器,除了可以化解假車禍造成的困擾外,還能紀錄下詐騙集團可笑的行徑,這樣防無聊的功能,好配件,不裝嗎?   好處4:遭遇不理性駕駛行為之自保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UGXRvz-FKw) 部分駕駛人個性比較偏激,有時按個喇叭示意,卻被誤解無不禮貌的嗆聲而情緒失控,便開始蛇行檔車、逼車,甚至攔車叫囂、拿出武器作勢攻擊,更甚者還痛毆車主的絕不在少數,此時行車紀錄器除了記下車牌外,連同此暴力駕駛的面容、行為,連辱罵被害人的聲音都能完整呈現,如要捍衛自己的權力,便可以此為紀錄影片作為提告證據,到時上了法庭,加害人肯定也是百口莫辯。   好處5:公共事件紀錄及協助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67RjJlKVVI) 最近的空難事件,有駕駛拍下了墜機的當下,以及之前的氣爆事件,也被行車紀錄器拍下瞬間畫面,這些都能提供給相關單位進行調查使用,有助於鑑定事故當時的經過。另外,看到他人發生事故,也可提供資訊給相關單位釐清真相。   結論 擁有行車紀錄器的好處多多,早以成為車主心目中的車上一定會有的標準配備(小黃幾乎百分百安裝),也難怪在WeWanted網站上的配件需求排行榜名列前茅,幾乎可大膽預言未來會成為汽車出廠時的標準配備;然而近期調查指出,台灣750萬掛牌的車輛中,安裝行車紀錄器者僅3成,比例有點低。目前行車紀錄器的價位已經屬於平價的配件商品,比起剛推出時動輒萬元起跳已親民許多,3千元左右即可購得高品質的商品。因此,WeWanted強烈建議車主為自己的愛車與權益安裝一臺合適的行車紀錄器,來保障您的行車安全吧!   那麼該如何選購一臺合適的行車紀錄器呢?WeWanted將會在下一篇文章介紹行車紀錄器的選購重點。   **WeWanted提倡行車安全,還有一些文章推薦給您: 挑選行車紀錄器的眉角 胎壓偵測器(TPMS)的用途與重要性 從IIHS撞擊測試來看汽車安全趨勢與國內高安全性車款 淺談汽車主動式安全配備-ESC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汽車安全配備齊全且價格在一百萬之內的車款分享資訊  
繼續閱讀 Read More...

資訊分享 胎壓偵測器(TPMS)的用途與重要性

汽車輪胎背負著整部車與路面第一線接觸的使命,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胎紋與胎壓更是影響車胎正常運作的重要角色。那該如何能判斷這兩個因素是否正常呢?胎紋很簡單,從外觀即可初步判斷是否過度磨損,但胎壓卻無法第一時間從肉眼看出是否正常,而不正常的胎壓很有可能引發爆胎的危機,不可輕忽,常引發嚴重交通事故。有鑑於此,政府在103年底也公布了兩項與車胎有關的法規:立院三讀 汽車輪胎紋不足至少罰3000元(蘋果日報)、下月起 新車強制裝胎壓偵測器(蘋果日報)。   接著來看一段爆胎影片集: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qpJ1-yPHPaU)   由於胎內氣體會透過輪胎的毛細孔慢慢滲出,而這個部分駕駛人往往難以察覺,等到發現時,往往已經低於標準胎壓很多了,加上很多駕駛人在事前沒有檢查胎壓的情況下就上路,意外就此發生,這時候如果有胎壓偵測器TPMS就能即時得知胎壓狀況,提高駕駛人的警覺心。也因此政府才會於103年11月起強制規定新車領牌時需加裝胎壓偵測器,WeWanted也從近期的懸賞單發現,胎壓偵測器成為熱門的汽車配件添購選項。   何謂TPMS? 胎壓偵測系統(TPMS,Tire Pressure Monitoring System),顧名思義就是輪胎壓力檢測系統,最早出現在1986年出廠的保時捷959車款上,後陸續導入卡車或大型客車上。目前台灣的進口品牌大多已內建胎壓偵測器,因此能夠直接領牌上路,而部分國產品牌為因應法規,推出了原廠的胎壓偵測器供消費者選購,於出廠前安裝,方可領牌。坊間也有許多胎壓偵測器商品,可供消費者依自身需求挑選適合的胎壓偵測器。   TPMS可以針對輪胎內的胎壓與溫度進行監控,不論過高或是不足都會發出警告提醒車主注意,並以液晶螢幕顯示胎壓與溫度的數值。胎壓偵測器是以安裝在輪胎上的偵測器本體,透過無線電波將訊號傳遞至車內的接受器,並透過顯示器,呈現出數值。 ↑TPMS運作原理示意圖。   安裝TPMS的好處 1.事前主動安全 汽車的安全配備如ABS、ESC或安全氣囊等,都是在事故中產生作用保護人身安全,而TPMS則是在事前出現危險徵兆發出即時警報,更能有效避免災難發生。   2.延長輪胎使用壽命 根據研究指出,車輛行駛時,胎壓低於正常值10%,輪胎壽命會減少15%,TPMS能偵測即時胎壓狀況,延長輪胎壽命。   3.減少燃油消耗,省錢省能 胎壓過高,抓地力會下降,進而提昇輪胎消耗;而胎壓不足則會增加油耗,胎壓低於標準值30%,油耗會上升10%,因此使用正確的胎壓能夠達到節能省碳的效果,順便保護荷包。   4.避免車輛部件異常磨損 胎壓不均容易使車身重心偏移,影響懸吊系統與煞車系統的平衡性,日積月累造成的磨損會是很大的傷害。 TPMS的類型 胎壓偵測器主要分為間接式與直接式兩種:間接式並非直接偵測胎壓數值,而是偵測輪胎的轉速,若系統偵測到某一輪轉速與其他輪胎的轉速差異過大,則會提醒駕駛人注意檢查胎壓,由於間接式是使用相對胎壓,故無法得知胎壓真實數字,如果多個輪子皆胎壓不足,間接式系統便無法判斷胎壓的正確性。而直接式的胎壓偵測器,是直接透過安裝於車輪上的偵測器本體,直接測量胎內氣壓與溫度,可以得到準確的胎壓數值,為現在的主流模式,也是本文的探討重點。依安裝方式分為胎外式與胎內式:   胎外式 的偵測器本體安裝於原本的氣嘴上,取代氣嘴蓋,優點是安裝方便,拆掉原本的氣嘴蓋即可自行裝上,缺點是好裝也好拆,可能容易遭人輕鬆偷走,部分廠商有附加防盜螺絲,來減少失竊率,但間接造成打氣不便。而掛在器嘴上的偵測器重量提高,行駛中的晃動可能會造成橡膠氣嘴斷裂。 ↑胎外式偵測器本體。(來源:http://24h.pchome.com.tw/prod/DEADBS-A900536BO)   ↑胎外偵測器本體安裝示意。(來源:http://24h.pchome.com.tw/prod/DEADBS-A900536BO)   胎內式 偵測器本體安裝於胎體內,取代原本輪胎充氣的氣嘴,優點是隱蔽性高,不容易被盜,缺點是必須將輪胎拆下來安裝,且偵測器本體較大,安裝時需再調整輪胎平衡,工程較大,需要專業技術人員操作。 ↑胎內式偵測器本體。(來源:http://www.w-shield.com.tw/tpms2-1.htm)   ↑胎內偵測器本體安裝示意。(來源:http://www.w-shield.com.tw/tpms2-1.htm)   顯示器則有LED型、HUD型以及整合型,LED型多數為一個塊狀主體,可以外掛在汽車中控台附近,好處是直接安裝,插上點煙器即可使用,近來也有整合至後照鏡顯示的產品,以減少空間佔用;HUD型是將數值反射至前擋玻璃上顯示,優點為不佔用中控台空間,且行駛中方便查看數字,有些還能將車速資訊同步整合至顯示器中,缺點是線路安裝較為麻煩,需由專業人員協助。整合型則多半為車商原廠提供,將胎壓數值直接呈現於車輛的中控螢幕、儀表板上或是車上的預留孔,優點是整體性較完整,缺點則是費用較高。 ↑各式顯示器形式。(來源:網路)   究竟要挑選胎內式還是胎外式的比較好呢?WeWanted請教了專業的輪胎技師,一般較推薦胎內式的胎壓偵測器,一來結構較牢固,二來較無失竊風險,且置於胎內,體積較不受限制的情況下電池續航力較久,多半可使用五年左右,即便較胎外式多出一筆安裝費用,平均起來仍算是經濟實惠,初次安裝連同輪胎一起更換還可省下部分安裝費用。不過,由於單獨安裝胎內式胎壓偵測器,不更換輪胎,工資非常高,故較多車主選擇安裝胎外式胎壓偵測器(有防盜功能)。 結語 根據統計(資料來源:高公局),高速公路上車禍事故發生超過8%是肇因於輪胎因素,包含胎壓過高、胎壓不足等原因,且在車行速度160公里的情況下,死亡率近100%,爆胎已成為目前汽車交通事故的重大原因之一,WeWanted強烈建議車主,為愛車加裝胎壓偵測器,為行車安全加分!   想知道現在詢問度最高的胎壓偵測器是哪一款嗎?請看「熱門汽車配件排行榜」。  
繼續閱讀 Read More...

資訊分享 從IIHS撞擊測試來看汽車安全趨勢與國內高安全性車款

車輛安全性不是憑幾顆氣球論高低,必須從車身結構與事故預防看起,結構強度高能降低車身受衝擊時擠壓乘客的機率;安全預防系統甚至能避免生命財產的損傷;美國權威車輛安全評比機構IIHS,在其最新公布的測試報告中,加重了「前方撞擊預警系統」的測試比重,WeWanted特別整理了IIHS所公布2015年評比結果,並篩選出台灣有販售之高入榜,提供給將安全性做為優先考量的準車主參考。 何謂IIHS? IIHS是美國高速公路安全保險協會(Insurance Institute for Highway Safety)的簡稱,由美國多家車險公司共同資助下於1959年成立,其總部位於維吉尼亞州,為非營利之車輛安全檢測民間機構,作為美國汽車保險參考,測試標準相當嚴苛,因此頗具公信力,相當適合作為消費者選購車輛安全性的重要參考依據。   測試內容重點與評選標準 撞擊測試內容項目相當多,還包含車頂強度、車側撞擊等,本文以「撞擊測試」中的「正面撞擊測試」為例子作說明,正面撞擊測試分為以下三種:   (1)100%正面撞擊測試 (2)40%正面偏位撞擊測試(Moderate Overlap Test) (3)25%正面偏位小區撞擊測試(Small Overlap Frontal Crash Test) 最早由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ational Highway Traffic Safety Administration,簡稱NHTSA)開始使用的撞擊測試,以車輛正面衝撞撞擊牆,評估受損與變形程度,判斷車體結構的強度。 IIHS於1995年1月開始實施的正面偏位撞擊測試,是將受測車輛以約64km/hr速度撞擊車頭偏駕駛側約40%的面積,較原本NHTSA100%正面撞擊測試更能有效評估車體結構強度。 IIHS於2012年8月首度實施,同樣以約64km/hr進行測試,不同的是本項目規範撞擊物為5英呎(約1.5公尺)高的固定障礙物,並以靠駕駛座僅25%的車頭面積進行撞擊測試,此項目更能反應真實行車時的撞擊情境。   其中(2)與(3)為IIHS採用的測試項目,多數現行車款多以安全籠的車體結構概念打造,在大面積比例(100%、40%)的撞擊測試中,因為受到車頭鋼樑與潰縮區的保護,大多能順利過關,而25%小區撞擊測試中,衝擊時的瞬間能量皆集中在極小面積上,因此撞擊區塊的A柱非常容易變形,且懸吊系統、輪胎甚至是其他引擎零件皆有可能入侵駕駛艙,威脅駕駛者的生還空間。IIHS加入了25%正面偏位小區撞擊測試後,可說是目前市面上最嚴苛的安全測試。   測試成績 IIHS的撞擊測試評分共分為四個等級:  G(Good優良)  、  A(Acceptable可接受)  、  M(Marginal及格邊緣)  以及  P(Poor不及格)  。各項目皆高分的車款可獲得TSP獎項與更高榮譽的TSP+獎項: TSP(Top Safety Pick) IIHS安全獎項,用以鼓勵通過評鑑的車輛,受測車輛必須在上述第(2)項的正面偏位撞擊以及側面、車頂強度與頭枕測試中,獲得G(優良)的成績,並在(3)正面偏位小區撞擊測試中獲得G(優良)或A(可接受),才能通過評比並獲得TSP安全首選獎項。 TSP+(Top Safety Pick+) 較TSP更嚴苛的IIHS安全獎項,除了必須要滿足TSP的條件以外,還要評比車輛的主動安全防護系統,必須在「正面撞擊預防測試」中獲得Basic(基本)以上的評價,如Advance(進階)與Superior(卓越)才有機會入選。   正面撞擊預防系統 為什麼2015年度的IIHS撞擊測試更加重視所謂的「正面撞擊預防系統」,並列入TSP+的評選標準中呢?我們先看一段影片,Volvo車主在駕駛途中,遭遇前方車輛緊急停車,前方撞擊預警系統即時作用,並以更快於人類駕駛反應的速度停下車輛,避免了一次碰撞: 延伸閱讀:Volvo Trucks Emergency braking at its best!(Volvo自動煞車連卡車都可以煞住)   所謂的「前方撞擊預警系統」包含了偵測、提醒、煞車輔助等三要件組成,透過攝影機或是雷達,取得前方路況資訊,經由電腦判讀,在車內的儀表板或是抬頭顯示器上呈現,並預判即將發生事故而車主未即時做出反應的話,便主動介入煞車與動力系統,立即降低車速,減少動力輸出,以避免碰撞或是降低撞擊損害。   各家車廠針對「前方撞擊預警系統」有不同的命名,以下舉幾個例子: Volvo富豪:CWFAB (Collision Warning with Full Auto Brake)碰撞警示暨完全主動煞車系統 Subaru速霸路:EyeSight Mazda馬自達:SCBS (Smart City Brake Support)智慧行都市煞車系統 Mitsubishi三菱:FCM(Forward Collision Mitigation)主動式智慧煞車輔助系統 Mercedes-Benz賓士:Pre-Safe Brake   了解前方撞擊預警系統後,來看一下如果沒有這個系統的話,會發生什麼事情?最近一則新聞:   【更新】扯!下橋硬闖撞翻騎士1死2傷 闖紅燈逃逸遭攔辯暴衝     影片中肇事車款如有配備「前方撞擊預警系統」,在接近前方機車陣時,系統即會自動停下車輛,即可避免憾事發生。古有云:「預防勝於治療」,前方撞擊預警系統關鍵在於「預警」兩個字,與ESC車身動態穩定系統一樣,都是在出現危險的徵兆時,由科技介入並以更快的反應做出應變措施,藉以保護車上乘客的安全,各家車廠也莫不在安全科技上更下心力,為的就是提高自家車款的安全性。   入選車款 本次IIHS於2014年12月底公布入選的車款共有71輛,以下提供WeWanted整理有在台灣販售的車款資訊(完整名單連結):   由上表可知,在國內想買得到貨真價實的「TSP+」車款,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1.入選TSP+榜單 2.必須跟美國送測是同一廠生產 3.必須配置:正面撞擊預防系統(Front crash prevention) 滿足以上條件的車款包含: Volvo:S60、V60、S80、XC60 Mazda:Mazda6、Mazda3 Infiniti:Q50、Q70 Mitsubishi:Outlander PHEV(油電版進口)   另外提醒讀者特別注意:有些車廠在受測車款國產化或是進口時,基於法規不同或成本策略考量,車輛之規格、結構與受測的美規車款有所差異,且比較可惜的是部分車款在引進時,取消「前方撞擊預警系統」的配置,以致在國內販售的版本安全性低於美規車款,以下列出該類車款: Subaru:Legacy、Outback、Impreza、XV、Forester Lexus:CT200h、RC、NX Toyota:Prius Mazda:CX-5 BMW:2series Mercedes-Benz:E-Class、M-Class Audi:A3   結語 國內車主的購車需求,除了駕駛樂趣、空間大小與省油因素外,安全性逐漸成為準車主的購車首要條件,從12月份的銷售報告可以看出,馬自達New Mazda3與現代Elantra EX銷售成績皆相當亮眼,就是因為兩車款都搭載了比同級競爭對手更為完整的主被動安全系統,如車身動態穩定系統ESC,因此倍受準車主的青睞  。WeWanted誠摯希望各車商如看到本文,能站在消費者立場,不要拿掉安全配備,保持完整的安全性,讓車主能在更安全的環境下駕駛愛車。   想了解國內百萬元以下的安全車款?請看:「汽車安全配備齊全且價格在一百萬之內的車款分享資訊」 什麼是「車身動態穩定系統ESC」?請看:「淺談汽車主動式安全配備-ESC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繼續閱讀 Read More...

資訊分享 淺談汽車主動式安全配備-ESC車身動態穩定系統

猜猜看,最近熱門的汽車安全配備是什麼?安全氣囊?安全帶?保險桿?答案揭曉是主動式安全配備-電子穩定控制系統(簡稱ESC),ESC扮演的角色能在車身失控時穩定車輛動態。據統計,搭載ESC的車款能大幅降低事故傷亡率,因此美國在2011年9月起,規定境內銷售的車款必須要搭載ESC;歐盟也於同年11月開始,規定新車必須配備ESC;而台灣終於在今年10月宣布:2018年起出廠的新車要將ESC列為標準配備,到底ESC是什麼?ESC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電子穩定控制系統(Electronic Stability Control,縮寫:ESC),亦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能提升車輛的安全性和操控性。 ESC電子系統針對行駛中車輛進行監控與偵測,判斷車輛行駛時的動態,並於轉向過度或轉向不足等失控狀態時,介入控制指定單輪轉速,達到穩定行車路線的效果,以避免發生失控。   附上一張圖作為參考,以車行路線向左轉彎為例: 從(圖左)可以看到,在轉向不足的情況下,ESC會針對轉向內側(左)後輪煞車,讓車頭受到往內旋轉的力,使車輛向內回到正常路線上;(圖右)轉向過度之前,會在轉向外側(右)前輪煞車,讓車尾重心往內旋,讓車頭相對向外迴轉成正確方向。事實上,當車輛偵測到車子開始偏離方向盤所指的方向時,ESC在車輛失控前便會介入個別車輪進行減速。   各家車廠針對ESC也有不同的命名,以下舉幾個例子: 賓士Mercedes-Benz: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BMW:DSC (Dynamic Stability Control) 本田Honda:VSA (Vehicle Stability Assist) 鈴木Suzuki:VSC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雪鐵龍Citroën:ESP (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   其中最廣泛使用的,是由博世(Bosch)於1995年開發、註冊的產品:「電子穩定程式ESP®」(英語:Electronic Stability Program),因此未使用博世系統的車廠不得使用ESP的名稱;雖然命名不同,但是各家穩定系統運作原理是相同的,主要目的都是在減少緊急狀況時,駕駛者反應不及以及物理慣性作用產生的意外事故。   近期車商在研發車身穩定系統時,通常包含但不限於以下: 1.EBD電子煞車力分配系統(Electronic Brake-Force Distribution) 2.BAS煞車力道輔助系統(Brake Assist System) 3.EABS電子控制式防鎖定煞車系統(Electronic Anti-lock Braking System) 4.TRC循跡防滑控制系統(Traction Control System) 而ESC是個電子程式,必須仰賴其他的控制系統協同運作,故ESC不再是單純指稱車身動態穩定系統,而是一個整合系統的概念。   以下提供幾個網路影片,說明車輛是否搭載ESC遇到突發狀況時的差異比較:   影片一、影片中紅色車,看起來只是想超車,但因未配ESC,在超車時的左右擺盪過大,慣性造成車輛失控;而銀色車可能因為擦撞或是要偏離車道,以閃躲紅色車,但是一樣無ESC,所以無法在第一時間穩住車身動態,只能跟著旋轉了。 (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34-jV3GM5E)   影片二、影片中一開始在右側的貨車已經出現了搖晃的情況,接著就突然橫過路面,甩向左側護欄,碰撞、翻覆了,後面緊接而來的是一輛高級房車,看樣子應該是有配備ESC,遇到這樣的緊急狀況,只見房車車主輕點一下煞車,就瀟灑的過了。 (出處: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VMhVuo57Jw)   從以上影片可以看到,搭載ESC的車輛能在最短時間內穩住車身動態,這個平常幾乎要忽略的系統,卻能在最關鍵的時刻守護車上乘客的安全,但相關法規卻要等到2018年才會正式上路,小市民的安全堪慮,WeWanted呼籲政府機關能提早讓法規上路;期許車商不必等法規過關才加裝ESC,讓品牌支持者能有更安全的駕車環境。   值得慶幸的是國內多家國產車廠聽進消費者的心聲,近期推出多款加裝ESC的車款,從銷售成績來看,確實帶動車商業績成長,同時反應了消費者對安全性的重視。據WeWanted研究,百萬以上車款均配備ESC系統,因此特別針對百萬以內車款整理出「汽車安全配備齊全且價格在一百萬之內的車款分享資訊」(原著引用自philxiao大作)並持續整理更新。     附錄:以動畫說明ESC做動原理: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1Ae3pcI69w)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wRm76LFUg0)
繼續閱讀 Read More...